“您好,有什么需要我来帮您全程协办。”“您喝杯水,稍等一下!”“老人腿脚不便,我们随后可以上门办理业务。”……一个个热情的微笑,一句句温馨的问候,一次次积极主动的服务,让走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办事群众倍感亲切温暖。
微笑是最美的语言,微笑是最靓丽的名片。作为服务窗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以窗口服务为突破口,以微笑为亮点,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积极主动听民意、求建议,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努力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实现更高效、更精准、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群众办好每一次登记”的实际行动,真正让办事群众看得见行动、感受到温暖,获得更多满意感和幸福感。
“每一张笑脸都是一个窗口,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努力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不断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千方百计让每一位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群众少跑一回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王俊棉说,“这是当前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主题活动的核心,也是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根本所在。”
新建商品房首次实现“交房即交证”
9月7日上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宏帆广场举行全市首次“交房即交证”颁证仪式,200余户业主高兴地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
“交房即交证”模式是该局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他们通过主动提前服务房地产开发企业,定期跟踪项目进度,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专人对接有关事项,为“交房即交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当日举行的颁证仪式上,业主徐维娜女士激动地说:“以前只是听说过‘交房即交证’,没想到真的实现了。今天不仅收了房、领了钥匙,还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真的是太开心了。”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欢快的笑声。
据王俊棉介绍,实现“交房即交证”,标志着我市不动产登记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深化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加大部门间协作力度,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拓展“交房即交证”工作,为群众办理好每一项不动产登记。
“不动产登记+”推进政务服务“全链条”
群众所需就是改革所向,该中心本着“依法依规、便民高效”的原则,以“为民”为出发点,以“便民”为落脚点,打破传统服务模式,打通与不动产登记密切相关的金融、税务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系,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服务,让群众在申请一项关联业务的同时,一并申请办理其他相关业务,打造“全链条”办理模式,为群众提供贴心便捷的服务。
按照《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协同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意见》,在市大数据中心组织指导下,市、区税务局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等部门积极协同配合,共同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税务”服务,通过综合受理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系统、税务金山系统和交易系统三大业务集成。同时,合并原各部门分别设置的申请表,精简压缩申请材料,群众提交一套资料就可以完成业务受理、税费申报、支付缴款。特别是在办理新建商品房登记、房屋转移登记时不用再开取“无(有)房证明”,通过渭南市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平台,完成所有业务办理,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办事群众赞不绝口。目前,该项服务正在不断优化推进中。
查询登记服务“加速度”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该中心以审批流程再优化为突破口,坚持“群众为先、服务至上”的为民服务宗旨,多措并举开展不动产查询服务提升行动,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等业务流程。通过流程优化、减少办事环节,进一步压缩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在法定30个工作日办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速,实现一般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工作时限压缩了83.3%,并实现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理,真正跑出便民服务的“加速度”。
在市便民服务大厅配备两台自助查询设备,增派导办工作人员,引导群众自助查询,分散人工窗口压力,减少群众排队等候。
增设人工查询窗口,由科长轮流上岗,科室间相互配合,同时增加工作时间,为群众提供延时服务,全力满足群众需求,保障窗口秩序良好。
开设信息查询预约办理,群众可致电(0913-2933756)预约,根据各自时间错峰办理。
与渭南高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协调,不动产信息查询实现多点办理,群众可就近选择渭南高新区便民服务大厅或市便民服务大厅不动产登记窗口进行查询。
与开发企业沟通协调,集中收取客户资料,统一至后台办理,缓解窗口压力。
今年以来,共办理不动产权证书9700本,证明8561张;抵押面积134.93万平方米,为企业和个人融资46.12亿元;开具及发放查询结果证明42809件,最高日均查询量达439件。
一站式服务让群众“零跑腿”
为进一步提高登记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该中心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借助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便民服务平台,持续深化登记金融协同,方便办事群众。
按照关于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意见文件精神,继续推进不动产登记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点并深化服务内容。逐步实行“一网通办”服务向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市场主体延伸,对融资、续贷、延期及涉及的签订不动产抵押合同、办理抵押登记实行“一站式”服务,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不断缩短办理时间、无缝对接转贷、拓宽融资渠道,深受办事群众和企业的好评。
按照《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该中心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不动产登记高效便捷”的服务宗旨,对企业安排专人跟踪办理,提升营商环境。先后办理了许多企业老楼盘的大证和分户发证工作,在规定工作日内提前完成陕西上上房地产有限公司、渭南恒天房地产有限公司600余户分户资料受理和发证工作,得到了开发企业一致好评,并自发向该中心送来感谢信和锦旗表示感谢。
错时延时上门服务“暖民心”
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让群众办事更顺畅、更舒心,该中心立足服务工作实际,围绕“为群众办好每一次登记”,用心用情抓好不动产登记工作,常态化开展错时延时服务,办事群众可以通过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方式,提前进行办事预约,确保群众在非工作日时间能办事、办成事。
推出不动产登记“容缺办理”机制,实行“容缺+承诺”服务模式。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抵押注销登记、土地房屋落宗等事项过程中,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受理条件,但次要材料欠缺时,由窗口先行受理,申请人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补齐所缺材料后即可办结登记事项所有流程,为企业和群众解决反复跑路、办证难的问题。
上门服务送温暖。按照不动产登记相关规定,在办理不动产登记相关业务时,须本人亲自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大厅申请办理,这给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群众带来很多不便。为破解这一难题,该中心成立了共产党员先锋服务队,主动走进社区、走上街道,推出人性化、暖人心的不动产登记上门服务,确保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不动产登记服务。
绿色通道通民心。面向军人、老弱病残孕、实体经济企业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快速通道;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建成标准化的咨询服务体系,设立专门咨询导办台,填单台,公开办事指南、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清单、承诺办理时限、收费标准,让群众明明白白办理登记。
“延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该中心小小的服务带来的是群众大大的便利,每一次耐心的服务,都犹如一道暖阳温暖着办事群众,让服务不仅有“速度”,更加有“温度”。
坚守一颗初心,竖起一面旗帜。在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做细、做实各项暖心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擦亮了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窗口,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然而,对于他们而言,服务群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道路上,他们还将继续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企业为该中心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该中心工作人员在窗口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