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富平县始终牢记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坚决扛稳扛牢耕地保护责任,以“田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田长制运行管理模式,采取“长牙齿”硬措施,全力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耕地保护新格局。
一是织密耕地保护“一张网”。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构建县、镇、村“3+1”田长制组织体系,对全县299名“田长”和2001名网格员信息进行核实更新,编制最新“田长”信息花名册,制作镇、村田长责任区挂图284幅,印制巡田记录册5000本,发放耕地保护明白卡2000余份,完善巡田网络,夯实巡田根基。健全县镇“田长制”工作机构,全县16个镇(街道)建成“五有”标准化田长制办公室,267个村设立“田长点”,明确专人负责,确保“田有人巡,地有人管、责有人担”。深入镇村开展“送图送法送训三下乡”活动,县级田长带头送图巡田,田长办组队普法宣讲,镇村田长入户讲政策,落实责任主体“进田”,规范田长“巡田”,推动政策“入户”。
二是抓牢巡田监管“两结合”。积极发挥“卫片执法+田长巡田”双重监管作用,一方面强化各级田长和网格员日常巡田职责,划清责任区,实施“周巡月反馈季报告”巡田监督机制,推动镇级田长月巡、村级田长周巡、网格员常巡的“全时段”巡查模式,做好巡田“一次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将监督管理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每月通过部省卫片下发疑似图斑进行专项核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召开镇级疑似图斑研判会,逐图斑进行套合确认,梳理问题清单,及时推送至镇级田长,启动整改程序,明确整改责任与时限,并跟踪督办直至问题销号,形成闭环管理,确保违法用地行为无处遁形。同时要求各镇(街道)每季度末对巡田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县级田长办,包括巡田次数、巡田地块、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等,形成季度巡田报告,确保巡田不走空、问题不遗漏。
三是建实基础数据“三本账”。精准建立“数量账”,构建全县耕地资源数据库,对全县72.988万亩耕地和65.0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逐图斑明确位置、面积、权属等信息,建立镇村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基础台账,实现耕地数据动态更新与实时监控,确保田长责任区耕地数量“底数清、情况明”。严格把控“质量账”,建立耕地质量档案,实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原则,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不下降。积极实施耕地改良与提升,通过渠道改造、排涝排水(碱)工程、增施有机肥、土壤深松等,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合理制定“回退账”,开展耕地恢复潜力调查,完成83361个图斑28.95万亩外业调查,摸清全县范围内可恢复为耕地的土地资源底数,建立耕地恢复后备资源库,科学规划耕地恢复方案,明确恢复目标计划,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实现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和持续增长。
四是念好长效机制“四字诀”。通过“以考促干、以督提质、以奖增效、以宣促治”同步发力,营造“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的全民护田氛围,激发各级田长和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以考促干明职责,将田长制纳入政府耕地保护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机制,制定《富平县田长制考核暂行办法》等四项制度,县镇村层层签订“军令状”,逐镇分解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定期电话抽查问效,压紧压实田长责任。以督提质重实效,通过“三单一函”(目标任务清单、重点工作清单、问题反馈清单、督办提醒函)推动工作落实,建立耕地保护重点工作“周推进、月通报、季调度”工作机制,成立耕地保护领导督帮镇(街道)工作组,深入镇村一线进行现场指导、进展督导、整改督帮,有效推动了承诺耕种地块“出土见苗”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高质量完成。以奖增效提干劲,落实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应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对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成绩突出的2镇30村予以表彰奖励,并推荐到贤镇为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先进镇,张桥镇为市级耕地保护激励先进镇,树立典型,示范引领。以宣促治有氛围,联合县电视台在《魅力富平》栏目开设"镇村田长谈耕保"专栏3期;利用各镇(街道)周例会开展“田长制暨耕地保护政策大讲堂”活动16期,实现镇(街道)政策宣讲全覆盖;举办“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专题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宣传“8、6、5、4”禁令等耕地保护知识常识,将普法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百姓身边,公众积极关注、支持、参与耕地保护意识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