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照片 |
说矿山 道环保
人们在享受矿产资源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也必须面对因不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而恶化的地质环境。采空塌陷导致一片片农田消失,矿渣和废水排放污染了大片土地和水源,地质灾害还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发了哪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何才能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如何才能修复已破坏的地质环境。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四期“说矿山 道环保”系列文章,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教授级高工程国明博士撰写,围绕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介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环境问题成因、矿渣的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编者按:早在3000多年前,人类已经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今天,一座座城市的运转维护、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漫长地质环境演变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通常把矿产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三大类。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位居世界前列,矿业开发严重影响和改变着矿区地质环境,一些矿山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位和开采技术水平的低下,引发了大量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含水层破坏等。
截至2014年,我国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26365处。
矿山地面塌陷是指地下矿产资源被大面积采出后,在地面形成的塌陷坑,也称采空塌陷。截至2014年我国因地下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区共有4316处,形成塌陷坑9747处。
华北平原某村因煤矿开采致使整个村庄塌陷。“眼看着房屋的裂缝越来越大, 66岁的村民吕老汉只好放弃了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受煤矿开采的影响,大量农田被水淹没,不少房屋有一半被掩埋在水里。房屋开裂,无法居住,村民不得不搬迁。
目前我国因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及矿渣堆维护不善引发滑坡灾害1200多起。
2008年8月1日零时45分,我国北方某矿南排土场1632平台外侧约30米处发生大面积下沉,之后排土场产生垮塌。在排土场垮塌滑体的作用下,推挤了黄土山梁土体产生向下移动,从而推垮并掩埋了黄土山梁坡脚50米处的部分房屋,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资源开发产生的废渣不合理堆放是矿山泥石流形成的主要物源。目前我国因矿渣堆放处置不当引发的矿山泥石流灾害680多起。矿山泥石流的危害有时比自然因素产生的泥石流危害更大。
这里曾经是我国北部某矿区,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矿产从这里运出,人们的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一起重大尾矿溃坝引发的泥石流将这一切彻底摧毁。上午7点58分, 尾矿库的坝体底部开始向外拱动,紧接着,黑色的泥浆奔泻而出,发出震耳欲聋的“砰、砰”声。仅仅几十秒的时间,尾矿库形成的泥石流吞没了下游的办公楼和集贸市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改变原有的地形条件和地貌特征,造成土地占用与破坏、山体破损、岩石裸露及植被破坏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截至2014年全国受矿业活动影响与破坏的地质环境面积累计达到 303万公顷,相当于河南郑州市国土面积的5.5倍;矿渣累计积存量约450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的一半,不仅占用与损毁土地,还使地貌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含水层是指既含有一定量的水,又能让地下水流动的地层,含水层的上方与下方都是隔水层。不科学的采矿活动引起的含水层破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等地表水流量减少甚至断流。矿坑水的排放使大量水资源浪费,致使矿区供水紧张,农田干裂。
截至2014年,我国矿坑平均每年抽排地下水量达60亿吨,排放废水量超过47亿吨,意味着每年有47亿吨的地下水流失,这相当于1.4亿农村人口一年生活用水量,含水层破坏除引起地下水量变化外,还引起地下水水质的污染,从而导致一些矿区地表水土污染、山体裸露、植被枯黄等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什么引发了这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我们继续走进矿区最前线探索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