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科学普及 / 正文

“全国土地日” 三位专家走进社区讲述土地的故事

荒漠和荒漠化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如何理解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能够为守护土地、科学绿化做出怎样的努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守护土地这条生命线,践行科学绿化的理念,6月25日“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科普中国·科学答人推出“科学绿化的机遇与挑战”沙龙活动,邀请三位领域内专家,讲述土地生态与国土绿化的概况,加强公众的国土保护意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征途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它是生存之本,也是发展之源,是人类永恒的衣食父母。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土地问题,指出必须继续坚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绿化高度重视,近年来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科学绿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明确要求。

参与此次沙龙的三位专家分别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郭浩,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二级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主任郧文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二级研究员刘小京,他们从荒漠化防治、土地生态和盐碱地治理等方面带来了精彩的讲座。

荒漠化的治理究竟面临哪些难题?荒漠和荒漠化都是魔鬼吗?郭浩在演讲《荒漠、荒漠化与沙尘暴》中认为,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现在我们可以认识到荒漠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首先,荒漠可以成土固碳,大风把表层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地方,落到陆地上经过发育即形成了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肥沃土壤。我国黄土高原即是沙尘沉积而成的产物。其次,荒漠可以储水净水,荒漠渗透性好,大气降水和雪融水通过层层过滤,不但能使水质净化,而且还能渗入地下汇集成地下水库。巴丹吉林沙漠每年会新增5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同时,荒漠可以通过沙尘效应增雨、固碳、中和酸雨。最后,荒漠也是生物的居所和人类的家园,其中蕴藏着大量珍稀、特有物种和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全世界有21亿人口居住在沙漠或者旱区,约占世界人口的35%。我国荒漠区养育着3.5亿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7%。

郭浩带来《荒漠、荒漠化与沙尘暴》演讲

“天生”的荒漠都属于荒漠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资产,亟须科学规划、保护资源,与之和谐共处。而荒漠化则是受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作用造成的荒漠区的土地退化,需要有效治理。与它们相比,沙尘暴与人们的关系可能更为紧密。2021年3月14日至15日晨,北京遭遇10年来最强沙尘暴,不只是北京地区,中国北方地区有四分之一都遭到沙尘暴的袭击,卫星可视的沙尘区面积约为46.6万平方公里。

但其实,沙尘暴也并不是只有危害,它也有益处。从造成的危害来看,它会导致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降低作物产量,影响工农业生产;影响交通安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但不可否认的是,沙尘暴也可以中和酸雨;增加世界海洋渔业产量;影响降水;形成新土壤。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沙尘或沙尘暴,北方会下酸雨,就没有黄土高原,没有沃野千里的黄淮海平原,更没有生生不息的海洋生物和可供享用的海鲜,亚马孙雨林更是失去了绿色的光泽。做好对沙尘暴的防范,学会适应大自然,与大自然共存,才是科学应对沙尘暴的方式。

关于适应大自然,与大自然共存的观念,郧文聚也颇为认可。他在《绿色发展与自然资源管理 从源头抓铁留痕》演讲中表示,人类生存最根本的保障是地球表面有最大生存支撑力的土地。我国陆地占全球6%,淡水占全球6%,耕地占全球9%,却养活了占全球19%的人口,这就意味着我们对淡水、耕地等资源的开发已经极为深入。为了避免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今后在进行国土开发时,必须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郧文聚带来《绿色发展与自然资源管理 从源头抓铁留痕》演讲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地貌,存在不少很难实现绿化的区域,其中就包括盐碱地,如果能让这些地方布满植被,就相当于再造了无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生态宜居宝地。刘小京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科学焕发盐碱地绿色生机》演讲中认为,我国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创立了季风气候区水盐调控理论,形成了以水利工程措施为主的盐碱地改良措施,建立了一批盐碱地提质控盐的技术模式,筛选和繁育了一批配套耐盐作物种质资源,这些成果在盐碱地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大面积的盐碱地得以改良。且在当前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盐碱地科学绿化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将使盐碱地改良利用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刘小京带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科学焕发盐碱地绿色生机》演讲

讲座结束之后,现场还开展了沙龙对谈环节,借由主持人、观众与专家的互动解答了更多普通人感兴趣的话题。郧文聚为观众简单解读了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他表示,我们国家保障口粮的绝对安全,这是一个底线,严守耕地红线就是我们国家或者说中华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使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多的粮食,这就是节约集约用地的体现。总的来说,努力保障粮食安全,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生产者的责任,更是政策制定者的责任。

科普沙龙对谈

活动还同步推出了热点专题竞答活动,题目涵盖国土绿化改革、退耕还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森林防火等内容,现场观众积极扫码答题并分享转发。此次活动由北京科技报社和中国林业出版社主办,由苹果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特别支持。活动的举办地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金苹果文化小院内有一个特色党史展览室,沙龙结束后,许多党员观众自行前往展览室参观,接受党史文化教育。